孤独症儿童表现出问题行为,实际上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感受。因此,面对问题行为是,他们身边的人首先要有判断和理解的能力,才谈得上疏导和处理的方法。国内外根据孤独症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障碍特点,将问题行为的功能归纳为四种情况。(1)逃避/回避:孤独症儿童表现出某种行为,是为了回避做一件他感到不愉快的或感到困难的事情,或是为了从一个他感到不愉快或感到困难的环境中逃脱出去。(2)引起别人的注意:由于缺乏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孤独症儿童会使用问题行为引起教师、家长或其他人的注意。这种引起注意的行为常包括:发脾气、攻击性和自伤性行为、怪异的词语及自我刺激的行为。(3)自我满足:自我满足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由于其内在的需求而发生的一种自我强化,也带有明显的自我刺激特点。研究认为,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觉不敏感儿童为了增加感官的刺激;另一种是感觉过度敏感儿童为了减少感官的刺激。(4)感觉强迫:这类行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孤独症儿童感觉上存在异常,致使他不得不做出某举动,其特点是固执和有顺序。孤独症儿童无法通过正常交往行为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不经过针对性的训练,也无法具备适当的行为能力。在遭遇到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时,首先要观察、分析该行为的原因和作用,以此为基础的矫正才可能有效。言语障碍由于发育延迟而引起的语言障碍,并不是由于听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及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造成的,称之为发育性语言障碍(developmentalaphasis)。沈晓明主编。临床儿科学〃报道,7%~10%的儿童在语言的发育上低于正常标准,有3%~6%的儿童存在语言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的阅读和书写。另外,目前国内有700万聋哑人,绝大多数为语前聋者。此处讨论的言语障碍,主要指局限性脑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言语障碍包括构音困难和失语。脑部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病导致的言语障碍[构音困难和(或)失语症]症状,发病率相当高。据1982年6个城市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脑血管病的国内年发病率为182/10万人口,就诊患病率为620/10万人口。近年来的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是成人患病死亡原因的主要原因。在脑出血部位统计中,可累及语言区的半球出血(内囊和基底核)占到80%;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统计中,可累及语言区的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也占到60%~80%。常见的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各种病因导致的脑干后组脑神经病变以及某些肌病,则可导致构音困难康复原理:儿童自闭症是脑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本康复仪应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与变频式按摩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改善脑血流循环,平衡脑神经递质,促进脑组织代谢,达到改善自闭症患儿相关不良预后的康复效果。适应范围:与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关的社交能力和认知障碍症状;与两侧大脑血流不对称有关的语言、感知觉障碍。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神经递质传递功能异常有关的社交与交往能力低下,以及社会回避、重复刻板的行为异常。与脑组织代谢水平低下和代谢异常有关的社交与交流能力低下、认知和情感障碍、反应迟钝等症状。改善因脑组织功能活动紊乱及其他脑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诸如多动、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